高齡產婦多、怕疼、想選個吉日等,造成剖腹產率連年上升。
剖腹產該不該強行控制?
剖腹產率畸高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如果說,剖腹產率過高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恐怕很多人都會不以為然。但近日,記者在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北京醫院婦產科的隨機采訪中發現,25位孕婦中,有12人明確表示“一定要剖”,9人稱“能順產的話還是會順產”,其余4人“尚未決定,還得再考慮一下”。
而在某些地區,剖腹產率過高也已經引起了衛生行政部門的高度關注。據報道,湖北省衛生廳廳長焦紅表示,要將剖腹產率列入對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各醫療機構及其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考核內容,
然而,靠法令強制改變一個更像是個人選擇的行為是否合適,其作用又能發揮多少呢?
剖腹產率過高有醫患雙方的責任
據了解,世界衛生組織曾明確指出,剖腹產率應控制在15%以下。但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的一組數字卻顯示:1980年—1984年,我國剖腹產率平均為19.5%;到2004年時已快速上升至47.92%。北京婦幼保健院的最新統計則顯示,2006年全市產婦的剖腹產比例高達47.92%,其中,1/3的剖腹產產婦完全可以自然分娩。
采訪中,在銀行上班的吳小姐說她選擇剖腹產是因為一個剛生完孩子的朋友說,“順產時的疼痛簡直不能忍受”。
剖腹產不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
無論如何,剖腹產都不是正常的生理過程,它只是生育的一種補充手段。而且,自然分娩是“先苦后甜”,剖腹產是“先甜后苦”——剖腹產沒有人們想象得那么安全,自然分娩也并不會帶來如此多的痛苦。
比如,剖腹產的風險更大。作為一種手術,它在實施過程中出現麻醉意外、大出血的可能性肯定大得多,甚至會危及生命;手術后感染的可能性也更大。
剖腹產的孩子將來也可能出現許多問題。出生后近期內肺部疾患風險增加,胎兒沒有經過產道擠壓,將來平衡能力、注意力以及方位感等都會較差,容易出現感覺統合失調。此外,剖腹產的嬰兒也更容易出現過敏性疾病。而對孕婦來說,由于有了無痛分娩技術,如今的自然分娩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難過。
如果沒有明確的指征,最好不要做剖腹產。
那么,剖腹產有哪些指征呢?據介紹,只有孕婦的骨盆明顯狹小或畸形;陰☆禁☆道、軟產道、盆腔、宮頸出現特殊病變或畸形;胎位有異常,
“強制”只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措施.
既然做法是錯的,形勢是不容樂觀的,想辦法改變它就必須被提上日程。
對于目前面臨的情況而言,通過與考核掛鉤,強制醫院或者醫生有意識地降低剖腹產率會有一定的作用,但卻不是一個好方法。產婦選擇剖腹產,如果是因為醫生沒有盡力勸告造成的,可以說是醫生的責任;但如果是產婦不聽勸告硬要剖的,
當然,強制不是不可以,但要看責任落實在誰頭上。用一個大概的指標限制一個醫院或科室是可行的。出現特殊情況,幾個醫生共同討論,由大家一起承擔責任,這樣既不會導致不公,又能促使每個人都產生降低剖腹產率的責任感,努力去勸導抱有錯誤觀點的產婦。
政府對于剖腹產率進行強行干預不能說好,只能說是迫不得已。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關鍵還是轉變人們的觀念。
那怎么轉變觀念呢?一方面要靠醫院的努力,北京的大醫院都設有孕婦學校,那里會鼓勵孕婦,只要條件符合,盡量經陰☆禁☆道自然分娩。此外,對于那些沒有指征的產婦,醫生有責任勸告她們,說明剖腹產存在很多風險,
從生育權利上來講,我是反對采用強制法令降低剖腹產率的,因為這畢竟屬于產婦個人或者家庭的選擇。而且,現在的剖腹產率過高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醫學問題了,所以也不是只用普及醫學知識就能解決的。
當然,首當其沖是由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進行宣傳教育,讓人們都能了解,甚至強化一個概念:與自然分娩相比,剖腹產的弊大于利。其次,還要考慮教育時的說服方式,或者說服側重點。城市里很多選擇剖腹產的產婦,都受過高等教育,也不是不知道自然生產的好處,卻仍然選擇剖。原因何在?可能是為了盡快恢復身材,也可能是覺得這樣能夠更少受罪,或者還有其他考慮。這些都應該有相關的部門去做一個調查,看看人們對生育方式的認識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然后根據調查結果的不同“對癥開藥方”。只有通過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才能解決或扭轉她們的錯誤觀念,從根本上降低剖腹產率。
原因何在?可能是為了盡快恢復身材,也可能是覺得這樣能夠更少受罪,或者還有其他考慮。這些都應該有相關的部門去做一個調查,看看人們對生育方式的認識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然后根據調查結果的不同“對癥開藥方”。只有通過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才能解決或扭轉她們的錯誤觀念,從根本上降低剖腹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