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養無疑是新生兒最好食品,但是由于新媽媽母乳不足時,就只能為寶寶添加奶粉了。平時都聽說寶寶喝奶粉很容易上火,到底是什么原因會上火呢?寶寶上火了該如何處理呢?怎樣喝奶粉寶寶才不會上火呢?別急別急,下面一一為解答。
現在都提倡母乳喂養,但倡導母乳喂養并不需要依靠打壓配方奶來實現,正確使用配方奶也是對母乳不足很好的補充,母乳、配方奶粉、牛奶等,都是寶寶在不同階段的營養來源之一。可奶粉喂養也是有講究的,生活中也流傳著不少相關的喂養誤區,讓專家來幫助厘清誤區,
媽媽對奶粉的誤區
誤區1:斷奶等于不喝奶,斷奶后仍要保證乳制品攝入量
中國很多地方沒有喝奶制品的習慣,也就認為孩子如果已斷奶了,就不用再喝奶了,其實這是一個誤解。
斷奶意味著孩子已經不用依賴母乳,
這里說的“喝牛奶”,包括了奶粉、酸奶、奶酪等各種營養價值很高的奶制品,不包括乳飲料(也就是所謂的酸乳飲品、乳酸菌飲料、果奶等等各種有甜味的含奶飲料)。酸奶的營養價值不低于牛奶,其中的鈣更容易吸收,還能幫助寶寶提高免疫力,促進消化吸收,減少患痢疾腸炎的危險。
誤區2:喝奶粉容易上火便秘,“不易消化”是強加給奶粉的缺陷
科學松鼠會成員、科普作家云無心說,現代醫學中沒有“上火”概念,中醫專業的典籍中也沒有這個用語。“上火基本是一個民間概念。”云無心說,有人分析過那些“上火癥狀”,發現產生原因相差迥異,比如有的是食物過敏,有的是維生素缺乏等等。吃配方奶粉的嬰兒不會缺乏任何一種營養成分,
再說“不易消化”。云無心說,這是一個強加給嬰兒奶粉的“缺陷”。
喝奶粉容易上火
誤區3:奶粉伴侶對孩子有益,“伴侶”對嬰兒的風險大于益處
云無心說,很多家長給孩子“奶粉伴侶”的原因是“針對嬰兒奶粉容易上火、不易消化的現象”。這些“現象”完全是為了推銷產品而“制造出來的問題”。配方奶粉喂養的嬰兒,根本用不著什么“伴侶”來解決這些想象出來的問題。
云無心說,奶粉伴侶這類產品的成分的確都是“營養成分”,對于成人來說“即使無用,至少無害”。不過這些東西是針對嬰幼兒的,而衡量一種成分是否適合嬰兒的標準跟成人不同:只有必要的才是合適的,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證實“有必要”,那么就不應該給——即使是母乳中有的成分,也需要進行量的限制。除此之外,母乳不缺乏任何其他的營養成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六個月之內純母乳喂養,連水都不應該喂。
云無心說,嬰兒配方奶粉是對母乳的模擬。而這種“奶粉伴侶”的引入,就使得奶粉不再是嬰兒唯一的營養來源。它的加入,就破壞了配方中對于“含量”的控制,從而加大了配方奶粉與母乳的差別。因此,奶粉伴侶是非常坑爹的。
熱點問答:過早添加帶味液體易致厭奶
Q:什么是厭奶期?寶寶如果厭奶的話要如何喂養,是否需要更換不同品牌的奶粉?
崔玉濤: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厭奶現象是身體疾病問題。實際上,絕大多數是心理問題。孩子拒奶多是由于所添加的輔食,味道相對好,寶寶因此拒絕吃味道相對平淡的母乳,遇到好味道的食物——輔食、鈣劑等,會使嬰兒對平淡味道的奶的興趣降低或根本沒興趣。建議家長們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一定不要把輔食的味道弄得“特別好”,以免出現厭奶的現象。所以,過早添加果汁、菜水、鈣等帶味液體,會致嬰兒出現厭奶。喝白水的習慣可有助于清潔口腔,預防今后齲齒發生,還不容易出現厭奶等現象。不論是母乳還是配方粉喂養,都沒必要給嬰兒補鈣等。對純母乳喂養兒應每天接受200-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若出現厭奶可暫停輔食,包括鈣劑等,使孩子只能進食奶,迫使其對奶重新產生興趣,然后再逐漸添回輔食。
另外,很多家長給孩子喂養是按絕對喂養量進行的。實際上孩子每次接受量會有一定差別。每次喂養應連續,待孩子不吃了就停止,不要分次將固定喂養量喂完。這樣易造成嬰兒對進食的厭惡,形成厭奶。再有,不要與其他孩子進行喂養量的橫向比較。每個嬰兒的進食量不同,生長是評判的最終標準。
奶粉的Q&A
看到寶寶不愛喝奶,家長可以更換別的奶粉,但更換速度不要太頻繁,寶寶會沒有時間適應。如果要換新牌子,也不要一下子全部換,最好和別的牌子的奶粉混合搭配,并觀察一周排便狀況,若排便正常,表示適應良好,此時才可以更換全新的奶粉。進入厭奶期后,更換奶粉牌子的效果有限,如果試換了一兩次仍沒有起色,就可以放棄使用這個方法了。
“奶皮”中主要是“奶脂”
Q:沖調奶粉時往往上面會浮一層奶皮,奶皮是否比下面的液體更有營養?
朱鵬:上面結成的奶皮主要是上浮的脂肪,以及少量包裹脂肪的蛋白質。如果不喜歡吃奶皮,那就盡快把奶喝掉,別放置太久。要說這層奶皮有沒有營養,那要看你說的營養是什么了。如果奶脂算的話,那層皮肯定比下面90%都是水的奶要“有營養”。如果是為了獲取鈣質,絕大多數的鈣都在下面的“湯”里。
Q:奶粉越濃稠不容易沖調質量越好?
崔玉濤:沖調配方奶,應先放水,再根據說明書說明的比例放配方粉。多是30毫升水加一平勺粉;一定水中添加的奶粉應是一自然平勺。壓縮或冒尖的一勺奶粉和先加粉后加水都造成配方粉稠度增加,不利嬰兒消化和吸收。放入粉偏多,造成過稠的配方奶,易出現便秘等問題。如果孩子在奶粉喂養過程中出現了便秘,首先應考慮到是否與額外補鈣有關。再有,是否與奶粉沖調過稠有關。
不過這些東西是針對嬰幼兒的,而衡量一種成分是否適合嬰兒的標準跟成人不同:只有必要的才是合適的,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證實“有必要”,那么就不應該給——即使是母乳中有的成分,也需要進行量的限制。除此之外,母乳不缺乏任何其他的營養成分。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六個月之內純母乳喂養,連水都不應該喂。云無心說,嬰兒配方奶粉是對母乳的模擬。而這種“奶粉伴侶”的引入,就使得奶粉不再是嬰兒唯一的營養來源。它的加入,就破壞了配方中對于“含量”的控制,從而加大了配方奶粉與母乳的差別。因此,奶粉伴侶是非常坑爹的。
熱點問答:過早添加帶味液體易致厭奶
Q:什么是厭奶期?寶寶如果厭奶的話要如何喂養,是否需要更換不同品牌的奶粉?
崔玉濤: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厭奶現象是身體疾病問題。實際上,絕大多數是心理問題。孩子拒奶多是由于所添加的輔食,味道相對好,寶寶因此拒絕吃味道相對平淡的母乳,遇到好味道的食物——輔食、鈣劑等,會使嬰兒對平淡味道的奶的興趣降低或根本沒興趣。建議家長們在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一定不要把輔食的味道弄得“特別好”,以免出現厭奶的現象。所以,過早添加果汁、菜水、鈣等帶味液體,會致嬰兒出現厭奶。喝白水的習慣可有助于清潔口腔,預防今后齲齒發生,還不容易出現厭奶等現象。不論是母乳還是配方粉喂養,都沒必要給嬰兒補鈣等。對純母乳喂養兒應每天接受200-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
若出現厭奶可暫停輔食,包括鈣劑等,使孩子只能進食奶,迫使其對奶重新產生興趣,然后再逐漸添回輔食。
另外,很多家長給孩子喂養是按絕對喂養量進行的。實際上孩子每次接受量會有一定差別。每次喂養應連續,待孩子不吃了就停止,不要分次將固定喂養量喂完。這樣易造成嬰兒對進食的厭惡,形成厭奶。再有,不要與其他孩子進行喂養量的橫向比較。每個嬰兒的進食量不同,生長是評判的最終標準。
奶粉的Q&A
看到寶寶不愛喝奶,家長可以更換別的奶粉,但更換速度不要太頻繁,寶寶會沒有時間適應。如果要換新牌子,也不要一下子全部換,最好和別的牌子的奶粉混合搭配,并觀察一周排便狀況,若排便正常,表示適應良好,此時才可以更換全新的奶粉。進入厭奶期后,更換奶粉牌子的效果有限,如果試換了一兩次仍沒有起色,就可以放棄使用這個方法了。
“奶皮”中主要是“奶脂”
Q:沖調奶粉時往往上面會浮一層奶皮,奶皮是否比下面的液體更有營養?
朱鵬:上面結成的奶皮主要是上浮的脂肪,以及少量包裹脂肪的蛋白質。如果不喜歡吃奶皮,那就盡快把奶喝掉,別放置太久。要說這層奶皮有沒有營養,那要看你說的營養是什么了。如果奶脂算的話,那層皮肯定比下面90%都是水的奶要“有營養”。如果是為了獲取鈣質,絕大多數的鈣都在下面的“湯”里。
Q:奶粉越濃稠不容易沖調質量越好?
崔玉濤:沖調配方奶,應先放水,再根據說明書說明的比例放配方粉。多是30毫升水加一平勺粉;一定水中添加的奶粉應是一自然平勺。壓縮或冒尖的一勺奶粉和先加粉后加水都造成配方粉稠度增加,不利嬰兒消化和吸收。放入粉偏多,造成過稠的配方奶,易出現便秘等問題。如果孩子在奶粉喂養過程中出現了便秘,首先應考慮到是否與額外補鈣有關。再有,是否與奶粉沖調過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