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抱怨”,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共情”
編者按:“今天我不上幼兒園了……”當孩子跟你抱怨時,我們應該說點什么呢?別看問題小,還真讓人撓頭,既不可能順著他的心思,更不能批評指責,完全無視他的聲音似乎也不對。
看看別的父母的做法,聽聽專家的聲音!也許沒有標準答案,卻應該有著同樣的對孩子的理解包容。人生對白:
中國青年報李桂杰:鐵頭3歲零7個多月的一天早上,我聽到一段很有意思的人生對白,關于學習和未來的。
鐵頭:新幼兒園一點不好玩,我不想去了。
爸爸:不想上學,可以。那你告訴爸爸蘋果用英語怎么說嗎?
換位思考:
浙江省蕭山區馬頎:看了很多關于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時家長怎么辦的文章,但這個問題真拋到我面前時,我還是有些傻眼。
天天:“我不想上幼兒園。”
完全跑題:
法國貝桑松邢瑋:瑪莎感冒了,休息了兩周后,她又開始討厭幼兒園了,每天送都說不上幼兒園,有一天爸爸決定和她好好談談。
爸爸:你為什么去幼兒園的時候要哭?
鐵頭:apple。(完了,沒有難住)
爸爸:臉。
鐵頭:不會。
爸爸:face。(表情十分得意)
鐵頭:face。
爸爸:對。爸爸要是不上學也不會說,上學可以學很多東西,你
我:“哦。”(故意拖長音調,腦子里飛快地想著書上的說法,可是什么都想不起來)
天天:“我不喜歡上幼兒園!”(強調)
我:“其實媽媽小時候也不想上幼兒園!”
瑪莎:因為幼兒園沒有媽媽!
爸爸:那你就應該想想,你媽媽是會來接你的呀!
瑪莎:(愣了一下,攤開雙手說):什么是想想?怎么想想?知道電視里為什么有小人跳舞嗎?咱家吊燈為什么會亮嗎?
鐵頭:不知道。
爸爸:等你上學以后,學的東西越多,你就全知道了(一邊說,一邊牽著鐵頭往外走)。
幾分鐘之后,鐵頭已經坐上班車走遠了。(萬般無奈,博個同情)
天天:“但我真的、真的不想去!”
我:“幼兒園肯定要去,就像媽媽得上班一樣!”
結果就是,兒子哼哼唧唧被我拖走了。
接下來幾天,家里的討論重點已經由上不上幼兒園變成了什么是“想想”,瑪莎仍然不想上幼兒園,媽媽仍然很為難不知如何應對。相信總有一天,瑪莎會“想”明白,變堅強。
不管家長自認為的回答是否成功,
不管什么原因,在孩子提出這樣的要求時,父母要首先接納孩子這個想法,如果能了解到孩子不想去的原因并加以解決最好,如果不能找到原因,但是迫于家里的條件必須要送孩子去幼兒園,那么,更需要做到接納孩子不想去的情緒,心理學上叫做“共情”。
抱著孩子,告訴他媽媽知道他不想去幼兒園,告訴孩子媽媽很愛他,媽媽會盡可能早一點接他,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如果孩子哭泣,就讓孩子哭個夠,當孩子把負面情緒發泄出來后,他就更有能量去面對集體環境。
如果有條件能在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