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小學,父母到底該做些什么呢?多年前,一個書包、一只鉛筆盒就是很好的準備了,現如今,僅做這些顯然不那么充足,家長們都希望盡可能幫孩子做好心理和生活諸方面的準備,讓孩子入學適應快,樂趣多。
情景一:
盡管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孩子入學前的準備,希望能幫助孩子愉快、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但事實上,還是可能有各種未曾預料的狀況發生。
出場人物:媽媽韓荔
?“癥狀” :拼音和英語“打架了”
兒子小學一年級了,雖然在幼兒園認了不少字,又學了不少英文,可從來沒接觸過漢語拼音。當一年級語文課上聲母、韻母、前鼻音、后鼻音……撲面而來,
?“癥狀” :毛手毛腳 不守紀律
另一件讓我措手不及的是兒子的紀律問題。兒子生性好動,今天因動了老師的電腦而挨批,明天因玩了麥克風而罰站,后天又因在課間瘋跑而被罵……兒子每每被弄得灰頭土臉,我也仿佛得了“電話恐懼癥”——電話鈴一響,我就緊張,生怕是兒子班主任打來的投訴電話。
過來人心得:
◆入學前,最好為孩子做些拼音基礎知識的鋪墊。
◆對好動的孩子,學前一定要設法強化他的紀律意識。
情景二:
升小學后,孩子的生活習慣肯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應。
出場人物:媽媽任林
?“癥狀” :聽課沒精神
兒子7歲了,老師說他上課時常常像沒睡醒似的,無精打采。兒子說,上了兩節課后,他的肚子就餓了,所以沒精神。我認真地想了想,覺得自己也有錯,兒子上了小學后,還在用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早飯就來不及吃了,只能匆匆幾口了事,小學上午的課又多,又沒點心,幾節課下來,肯定沒精神。
?“癥狀” :上課坐不住
兒子上課好動,屁股坐不住板凳,有時,也不知是坐累了還是興奮了,竟然站起來,甚至還把腳架到板凳上。對此,兒子的說法是小學上課時間太長了,他坐得屁股都疼。
過來人心得:
◆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應養成早睡早起、吃好早飯的良好習慣。
◆有意識地做些“安靜訓練”,讓孩子有個慢慢化動為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