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就要給孩子最好的,這固然沒錯。但最好的并不一定得“燒錢”,如果父母能巧調教,其實是可以省去早教費用的。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
在家調教的寶寶也聰明
小雨媽媽說,小雨出生后,她也沒特別送去什么早教機構,平時就是給她聽點音樂,放點英文磁帶之類的。不過她經常會帶小雨到處去參觀。小雨媽媽說,目前小雨5歲了,但已經走過了很多省份,而且很聰明,唱歌、跳舞、識字不比幼兒園同齡孩子差。
送到早教機構,至少每個月得多支出1000多元,
在家調教不能閉門造車
不是非要到早教機構學習。特別是家庭經濟不寬裕的話,父母可以在家里帶寶寶。當寶寶6個月大時,父母就應該給寶寶買一些幼兒動漫卡片,啟發寶寶的認知力。由于寶寶2歲前視網膜等還不成熟,2歲前不要讓寶寶看電視,因為電視節奏快,沒互動,對孩子視網膜等有傷害。應讓孩子多聽音樂或者看一些節奏慢、重復的節目。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肯定孩子的行為,不要拿別的小孩的長處來和自己寶寶的短處比,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應該以身作則,教孩子的東西,自己也要做到,這樣才能贏得小孩的信任感。父母可以選擇自己的家里教,但不要閉門造車。父母要多看早教書籍,多關注最新信息。
孩子教育應以父母為中心
目前早教市場并不成熟,有一些早教機構確實是從精心研究0至3歲兒童身心特點出發的,而有的則是抓住了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理,以贏利為目的。昂貴的投入并不一定有高回報,
3歲之前是人智力形成發育的一個重要階段,早教的目的不是多學文化,而是要開發兒童的智力潛能,所注重的內容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行,通俗而言就是“3歲前教做人,3歲后教做事”。如0歲至1歲的孩子,要養成好的作息習慣,進行動作、語言訓練;1歲至3歲的孩子,進行道德教育,以及肢體運動、語言發展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父母是孩子早期教育的第一個老師,家長不要簡單寄望于某些早教機構、老師或幫助帶養孩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