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教育方法可謂是多種多樣,各有說法,對于孩子的教育確實另很多家長感到頭痛,不知使用怎樣的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以后變得更優秀,語氣重了、懲罰太多又怕對孩子的自尊心受影響,懲罰輕了又怕對孩子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很多教育界的專家認為,恰當的懲罰是對孩子的愛的一種體現,也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手段,那么教育孩子過程中,如果恰當地懲罰呢?
當孩子做錯時,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被罰。
如果不是,受罰后孩子雖然改正了錯誤,但沒有明白其中的道理,可能以后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懲罰時要把握好度。
父母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良孩子改正,懲罰過重會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起不到作用,可以參照國外教育專家的說話:“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時,不達到目的,不能中止。
懲罰要“循規”。
為了讓懲罰有規范,父母要事先跟孩子商量制定一個獎懲制度,讓孩子明白犯錯后要受到什么懲罰,建立這樣的制度,就讓會孩子平時的行為有所注意,減少犯錯誤的次數。孩子犯錯后,父母要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能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
家長在批評孩子時,還要給孩子指條出路。
孩子單純,生活經驗少,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要告知孩子改正錯誤的具體方法,讓孩子改錯有明確的目標,效果才明顯。父母態度要明確,跟孩子說明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孩子經歷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思之后,通過改錯獲得原來的自信,當孩子以后再犯錯誤時做了后悔的事情,就地想辦法把過失彌補回來,不會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還有懲罰孩子要堅持,要求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
每個父母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