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吞吞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時鐘
在孩子們的眼里,大人們一天中大多數時間總是忙忙碌碌、緊緊張張的。相反,1歲左右的小孩子們就只生活在“當下”和“此時”,他們沒有那么多“接下來要怎樣或會怎樣”的概念,沒有關于“未來”的真正意識。因此,理解并接受你和寶寶之間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差別,就會幫助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戰爭”。
父母們有時會有一種誤解:認為小孩子們一天到晚不停地動,
在2歲以前,大多數孩子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
打斷與催促——孩子會很受傷
盡管寶寶們看起來跟不上或無視大人的節奏和計劃,
這個年齡的孩子在玩耍時投入了他們全部的情感和智力,因而他們會很專注,并充分感受其中的愉悅。而如果此時他被打斷并被催促去做另外一件事,他就會感到特別的沮喪和不快。而父母對孩子的打攪,其實是打斷甚或中止了他學習的過程和社會性思維的開發。玩耍其實就是孩子的工作。做父母的有責任為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們按自己的節奏去學習。如同大人在工作時不希望人打攪和催促一樣,孩子也需要得到這些。
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被迫地去遵循或配合大人們的時間表,而顯得對自己的環境無所控制時,
平衡你們之間的節奏
明顯地,在孩子獨特的時間感和父母自己對于時間的緊迫感之間尋求一種平衡是很有必要的。
作為父母,你首先需要了解你的寶貝的性情。一些孩子整天都處在愉快之中,而另一些孩子則會因疲勞或饑餓而脾氣暴躁,更有一些不適應環境轉換的孩子會因被強迫而手足無措。如果碰巧攤上了一個天性不那么隨和的孩子,那么家長就必須調整自己的習慣和方式以避免讓孩子受到困擾。好比說,做父母的習慣早起,
同時,盡量張弛有度地避開那些最繁忙的時間。比方,如正餐前安排沐浴往往會因過于緊張而使孩子不能暢快地大玩肥皂泡。那么,最好把沐浴時間安排在餐后。父母們必須意識到,讓孩子按他們自己的節奏生活是家庭生活的第一優先。
當然,有些時候需要讓孩子配合大人的快節奏,但不論那是一個特殊時刻還是一個普通事件,做父母的都應該能夠幫助孩子將自己的時鐘與家長的有機地協調,而盡量避免那些臨時性的沖突。
然而,當不需要按照時間表去做事時,那就好好享受一個童稚世界所帶來的放松和寫意吧。說到底,享受時間和生活是孩子教給大人的美好一課。最美妙的是無過于和孩子們在一起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