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淘氣包”孩子會比其他不愛玩的孩子更聰明哦。
有的孩子喜歡拆東西,有的孩子喜歡東跑西躥,有的孩子頂嘴時振振有詞。
哥斯達黎加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家加夫列拉·馬德里斯曾指出,運動、玩耍是兒童學會觀察、認識、理解、說話和活動的最佳“工具”,能促進兒童的大腦智力開發。他指出,科學實踐證明,2歲—5歲的孩子中,愛玩孩子的大腦比不愛玩的孩子至少大30%。因為,在運動和玩耍的過程中,孩子要完成掌握平衡、協調心理、處理問題等幾十種與大腦和思維活動有關的動作。
玩是一件看起來隨性而又歡樂的事,但是也要玩出科學,玩出創造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你可以為他打開一扇窗,帶領幼小的生命去觸摸這個真實多彩的世界。
70后、80后父母們小時候玩的游戲,
運動:跳繩強身又健腦
很多研究發現,喜歡運動的孩子比不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記憶力更好。潘慧告訴記者,有目的性的運動,可以鍛煉孩子各個感官之間的協調能力、身體平衡能力,挖掘他們身體各部位功能的潛力,對大腦的發育有很大好處。
各種運動中,跳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是一種全身性活動,既能加快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又能使心情興奮起來,讓孩子心靈手巧,在數數過程中,
游戲:戲水玩沙,創造力強
夏日午后,蟬鳴陣陣,一個小男孩靜靜地蹲在院子里,細心地觀察“螞蟻陣營”,還不時用小樹枝輕輕地攔住螞蟻的路,觀察螞蟻的路線變化。男孩一蹲蹲好長時間,那份耐心,讓一旁的媽媽不忍心打攪。媽媽只是提醒他從不同角度觀察,引導他在觀察中學會思考。
豐富、神秘的大自然是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源泉,父母要經常帶孩子走近大自然,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那種靜默的和諧,那種新鮮、清新、生生不息的氣息,可以發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可以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的精神。
國際兒童游戲權力協會曾經發表研究報告說,現代兒童正在遺棄的那些簡單的娛樂活動,如爬樹、建沙堆城堡等,正是孩子們成長不可或缺的。
沒時間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水、玩沙子。沙子可塑性強,能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因此家長可以在陽臺弄片小沙灘,這也是孩子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哦。
愛好:留出一面“涂鴉墻”
興趣和滿足總會帶來快樂。我們都知道,孩子在快樂的時候,學東西比較容易。所以,父母應該在安全的前提下,順應孩子的天性,支持他們的興趣愛好。
1歲—6歲,是利用涂鴉鍛煉孩子圖形思考力、想象力、開發右腦的最佳時期。家長應該還孩子一顆自由的心、一雙自由的手,讓他們在盡情的想象中,
興趣愛好不等于興趣班,很多興趣班只是讓孩子枯燥地學習,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歡做的事。比如,在繪畫班,往往更多的是學習繪畫技巧,要把蘋果畫得最逼真最圓,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受限。家長要注意觀察,看孩子對什么感興趣,然后為孩子提供條件,保持他們的好奇心。比如,養一小盆植物,觀察植物發芽、吐葉、開花的過程;或者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一個小科學實驗,讓他們理解生活中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