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的爸爸媽媽小的時候也是吃手指的,所以導致在看到自己的小寶寶把小手放到嘴巴裡面嗦的時候,一下子就忽略了自己屢教屢犯的青春年代,看到寶寶的這個動作,就馬上告誡寶寶不能再這樣,堅決把這個壞苗頭扼殺在搖籃中,嘴裡跟寶寶念叨著讓他不要吃手指,然後也會把寶寶的手指從嘴巴裡面拿出來,其實寶寶的一些壞習慣並非無益處,,家長不需要過分管制。
“壞毛病”一:吃手指
小嬰兒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對於所有的一切都是很陌生的,所以就會用嘴來探索世界,1歲之內孩子有一個口腔敏感期,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給寶寶經常洗洗手,指甲剪好、磨平,接著在寶寶想要吃手指的時候就放任他!家裡的衛生也一定要搞好,一些髒東西及時處理好。
切忌:看著他的手不讓他吃,不要給寶寶戴手套來限制寶寶的行為。
“壞毛病”二:四處爬
爬是對孩子感覺統合和小腦平衡最重要的訓練,可以讓寶寶知道更多的東西,讓寶寶的認知能力更好地得到鍛煉。要是寶寶對於爬行不是很擅長的話,那麼就會導致感統失調和平衡力差,感統失調的孩子以後做事情就會不專注、容易沮喪和不樂觀。寶寶半歲後就想要爬來爬去了,從匍匐爬行到跪著爬。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給寶寶買衣服的時候要注意品質。同時,像廚房重地等“危險”地帶,一定不能夠讓寶寶爬進去。
切忌:走哪兒抱哪兒,不給孩子任何自己鍛煉的機會。
“壞毛病”三:扔東西
扔東西對於寶寶來說也是很有趣的。寶寶扔東西的時候強化了對各種物體、環境的認識,同時手眼協調能力也受到了鍛煉。日常生活中,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可以找個地方專門玩遊戲,給寶寶準備質地不同、顏色各異的玩具。
切忌:總是批評孩子:“你怎麼老是亂扔東西,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壞毛病”四:手抓飯
寶貝開始吃輔食了,可是寶寶不喜歡用工具,喜歡直接拿著手來吃東西,拿到什麼就吃什麼。這是“幼兒自我意識的第一敏感期”,爸爸媽媽要明白,能用手抓飯的寶貝其實是很棒的,當寶寶試圖用勺子戳到食物,接著把飯拿到嘴邊,想方設法把勺子送進嘴裡時,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去超市給孩子購買一套專用的餐具,然後可以多買幾個勺子讓孩子鍛煉。再給他穿好罩衣,每個碗裡面少乘一些,然後讓寶寶自己鍛煉,自己吃飯。
切忌:不要看寶寶吃的不好,就直接給寶寶餵飯,對於寶寶吃飯也不能夠太過於關注,不要對寶寶的行為一直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