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都越來越重視閱讀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孩子出生就開始讀繪本,布書、塑膠書、硬紙書、故事機、講故事的公眾號等等,
不過,對於孩子來說,特別是低齡兒童,看這麼多書真的合適嗎?該怎麼閱讀才更有效呢?在採訪了上百位媽媽的親子閱讀經驗後,我們發現以下這些閱讀小貼士也許對低齡寶寶更有用。
1、誰來講比講什麼更重要
很多家長喜歡用故事機或者公眾號講故事的方式代替親子閱讀,不過這樣的方式對於低齡孩子並不太適用。
一方面,1歲以下的孩子對聽什麼並沒有明確的意識,注意力集中時間也很短,這樣機械講故事的方式對他們來說更多就是一個聲音,並不能傳遞更多的意思。
另一方面,大部分孩子在接近2歲到3歲多之間,
再就是,家長如果白天上班,沒有充分的時間與孩子溝通,到晚上能撥出固定的時間,哪怕只有15分鐘,母子/父子相擁一起講故事,可以很好的促進親子的情感互動。對於孩子而言,抽象的“我愛你”並不能給他帶來實際的體會,愛總是在這些點滴的細節中間流動。繪本給孩子提供一個認識世界的方式,而我們,是那個領路的人。
2、故事外的引導比故事的豐富更重要
對於低齡的孩子講很多的故事書,更多的媽媽反應並不是很好的選擇。為什麼呢?這個階段的孩子安全感正在逐步建立。最初的安全感來自於穩定,就像孩子小時候最好不要頻繁更換主要養育者,很多媽媽發愁的就是,家裡一旦爺爺奶奶跟姥姥姥爺換班,
也可以根據孩子當前的發育主題,比如如廁,刷牙等主題,圍繞主題來挑選繪本。重要的是可以及時把故事帶到生活中。
3、培養閱讀的興趣比讀書的數量更重要
偉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麼是不是看書越多,階梯就越高呢?這個問題,至少不適合低齡孩子。理由是,這個階段的孩子適合更多把重心放在身體的發育上,在頭腦的開發上,慢一點比快一點更好。就如第二點說的那樣,有限的書可以讀出無限的可能,
最後還想提一點,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我個人不是太推薦採用借閱的形式看書。2歲多的孩子物權意識正在建立,通常我們也不建議父母強行要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食物玩具書籍。這個階段,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能真正擁有一些自己擁有所有權的東西。借的書,一是閱讀期限有限制,並不利於孩子反復閱讀,二是總要惦記不能弄壞弄髒總得不斷提醒孩子愛惜,雖然愛書是好事,但對於這個階段的重點完全享受閱讀而言,卻並不是一件添彩的事。因此,我比較建議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購買數量不多但卻很有品質的圖書,孩子既可以完全無顧慮的擁有自己的書籍,也能反復長期的閱讀。文:禹璐
相關閱讀
媽咪我愛你!母親節主題故事繪本
繪本就像一帖中藥
這個階段,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能真正擁有一些自己擁有所有權的東西。借的書,一是閱讀期限有限制,並不利於孩子反復閱讀,二是總要惦記不能弄壞弄髒總得不斷提醒孩子愛惜,雖然愛書是好事,但對於這個階段的重點完全享受閱讀而言,卻並不是一件添彩的事。因此,我比較建議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購買數量不多但卻很有品質的圖書,孩子既可以完全無顧慮的擁有自己的書籍,也能反復長期的閱讀。文:禹璐相關閱讀
媽咪我愛你!母親節主題故事繪本
繪本就像一帖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