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產兒的居家保健
寶寶的居室應陽光充足,通氣良好,冬季室內溫度應盡可能達到18攝氏度~20攝氏度,
2、早產兒的皮膚護理
寶寶皮膚嬌嫩,應每日洗澡,保持皮膚清潔,以減少菌群聚集。洗澡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準備好要換的衣物、洗護用品及調好水溫等),洗澡過程要注意保溫,動作迅速,臍殘端未愈時,要注意保護好寶寶的臍部,以免污水進入,引起感染。洗澡完畢,應迅速用溫熱的幹毛巾擦乾寶寶身體,及時為他穿上衣服。寶寶每次大便後,應用溫水清洗臀部,以免發生“紅臀”現象。
3、及時衡量發育指標
父母可以在醫生指導下,
剛出院時,最好一兩周就要複查一次;若寶寶生長穩定,出生2個月後,可改為一兩個月複查一次。矯正月齡達6個月時,要加入對行為發育的評估,看看寶寶對外界刺激,如聲音、移動物體是否有反應;10個月時,檢查其爬行和運動協調能力,預防腦癱。1歲後,每3個月複查一次,主要觀察語言發育和運動發育;2歲後可每半年複查一次。
4、科學餵養早產兒
對胎齡小、體重低的早產兒來說,純母乳餵養可能無法滿足營養需求。因此,在耐受母乳餵養後,最好添加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母乳強化劑,
矯正月齡到4個月時,可以給寶寶添加米糊等碳水化合物,這有助於增強飽腹感,睡得安穩。矯正月齡達五六個月時,可以加蛋黃、肝泥等。需要提醒的是,純吃母乳容易出現生理性貧血,要注意適當補充一些肝泥、肉泥等,嚴重時補充鐵劑。
5、合理看護運動干預
早產兒體溫調節較困難,看護時要特別注意溫度調節,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24℃—28℃,每4—6小時測一次體溫,保持體溫恒定在36℃—37℃。若寶寶體重低於2500克時,不要洗澡,可以每2—3天用食用油擦擦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
此外,運動干預能促進早產兒的正常發育。在出生後,可以讓寶寶多練習俯臥,訓練抬頭;校正月齡達4個月時,可以練習翻身、坐;校正月齡達6個月,
6、早產兒體重標準
早產兒,其出生體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頭圍在33cm以下。少數早產兒體重超過2,500g,其器官功能和適應能力較足月兒為差者,仍應給予早產兒特殊護理。凡因胎盤功能不足等因素而出生體重減輕到該胎齡正常體重第10百分位元以下或較平均數低兩個標準差以下者稱為小於胎齡兒(小樣兒,成熟不良兒)。亦把出生體重2,500g以下的統稱為低體重兒,把出生體重低於1,500g者稱為極低體重兒,其中都包括早產兒和小於胎齡者。
7、早產寶寶的護理溫度
早產兒抵抗力比足月兒更低,消毒隔離要求更高早產兒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