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缺少時間概念
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並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儘快做完之後會有 什麼更好的結果,
No.2 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兒明顯的比其他孩子動作慢,不論在什麼情形下、做什麼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強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動遲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這類 孩子的神經類型往往屬於相對安靜而緩慢型,
No.3 注意力易轉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旁邊有什麼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了初衷。
No.4 不感興趣
做喜歡的事動作很快,做不喜歡的事就動作慢吞吞,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媽媽非讓他把玩具收拾整齊,孩子心裡不高興但又不得 不幹,自然就會磨起洋工來;吃飯的時間到了,可孩子在飯前喝了許多飲料、吃了許多零食,他一點饑餓感都沒有,對吃飯不感興趣,當然就會磨蹭了;孩子的學習 積極性不高,
No.5 動作不熟練
有時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
No. 6 比較膽小
有的孩子膽子比較小,與生人在一起相處會有不安全的感覺,因此這類孩子總是希望與自己的親人,尤其是爸爸媽媽多呆一些時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孩子也會慢吞吞的。比如,有的孩子不願與學校或幼稚園的老師和同學相處,而希望和爸爸媽媽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學的路上,他的動作就會變得特別慢,以此來 延長與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
No.7 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後、畏畏縮縮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 是擔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這時候再在一旁不斷地責備、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會受到影響,他的動作不僅快不起來,反而會更慢了。
No.8 父母的榜樣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來經常拖拖拉拉、不講效率,本來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長的時間,本來應當提前做完的 事情也要拖到最後一刻。家長這種做事慢吞吞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時間長了,孩子也會養成辦事拖遝、磨磨蹭蹭的不良習慣。
No.9 家長包辦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包辦,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飯慢,媽媽就把飯碗拿過來喂孩子;嫌孩子洗臉耽誤時間,媽媽就幫孩子洗;嫌孩子書包整 理的工夫太長,媽媽就天天幫孩子整理。殊不知,這樣時間長了以後,孩子會漸漸養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孩 子知道,吃飯、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無論怎麼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媽媽會來幫他的。
No.10 與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樣
成人做事是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結果,因此成人一般都會自覺地抓緊時間儘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則不一樣,孩子做事在很多時候是為了享受做 事的過程,是為了體驗做事的過程,他們做事的主要動力是“好玩”,他們更感興趣的往往是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所以他們花在做事的過程中的時間一般都比較 長,於是,在大人看來很快可以完成的事情,孩子卻遲遲不能完成。
No.11 與家長消極對抗
現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很少給孩子空閒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一件任務完成了,家長另一件任務又佈置出來了,家庭作業做完了還有 額外的作業,額外的作業做完了還要練琴、畫畫,反正不能閑、不能玩。於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做事情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務也就越多。
孩子的自信心又會受到影響,他的動作不僅快不起來,反而會更慢了。No.8 父母的榜樣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來經常拖拖拉拉、不講效率,本來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長的時間,本來應當提前做完的 事情也要拖到最後一刻。家長這種做事慢吞吞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時間長了,孩子也會養成辦事拖遝、磨磨蹭蹭的不良習慣。
No.9 家長包辦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包辦,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飯慢,媽媽就把飯碗拿過來喂孩子;嫌孩子洗臉耽誤時間,媽媽就幫孩子洗;嫌孩子書包整 理的工夫太長,媽媽就天天幫孩子整理。殊不知,這樣時間長了以後,孩子會漸漸養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孩 子知道,吃飯、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無論怎麼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媽媽會來幫他的。
No.10 與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樣
成人做事是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結果,因此成人一般都會自覺地抓緊時間儘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則不一樣,孩子做事在很多時候是為了享受做 事的過程,是為了體驗做事的過程,他們做事的主要動力是“好玩”,他們更感興趣的往往是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所以他們花在做事的過程中的時間一般都比較 長,於是,在大人看來很快可以完成的事情,孩子卻遲遲不能完成。
No.11 與家長消極對抗
現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很少給孩子空閒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一件任務完成了,家長另一件任務又佈置出來了,家庭作業做完了還有 額外的作業,額外的作業做完了還要練琴、畫畫,反正不能閑、不能玩。於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做事情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務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