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以前,是孩子大腦情緒發育的關鍵期,因此與最親密的人建立依附關係,學習、環境的影響,都是孩子情緒發展的重要基石。正視孩子的感覺,明白他的需要和情緒的發展,給予適當的正確引導,對培養孩子健康的情緒是非常有幫助的。
各階段寶寶情緒發展
在醫院的育嬰室裡,剛出生數天的嬰兒,只要有一個寶寶發出哭聲,其它寶寶也會跟著哭,這種伴哭的現象正是一種與他人共鳴能力發展的開始,此時也許只是一種聽覺刺激反應,但逐漸會成為孩子的同理心發展基礎,在寶寶還不會說話時,
寶寶出生時大都擁有與生俱來的能力,因此在出生後的一個月內就對說話聲有反應,對人臉特別注意。二個月左右,當父母親近他或滿足某種需求時便會發出微笑。四個月時大概就有認生的能力了,會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半歲以後,寶寶的情緒活動會有很明顯的轉變,開始依戀環境中特定人物,媽媽、爸爸、奶奶甚至是保姆。
滿一歲時,這樣的依戀將達到一個高峰,這時媽媽的出現會給嬰兒帶來很大的安全感,
二歲時,孩子開始有違抗父母要求和指揮別人欲望出現,情緒表達形式也更為複雜化,此時“不要”很容易成為寶寶的口頭禪,“搖頭”像是反射動作似的隨時出現,讓父母極為頭痛,但也同時寶寶開始會關心和愛護其它人,開始發展社會性,當他看到媽媽難過時,會主動過來抱抱,如果有同伴哭,甚至會學媽媽去拍拍他的肩膀,安慰同伴。
三歲前大腦情緒發育關鍵期
三歲以前,是孩子大腦情緒發育的關鍵期,
然而,三歲以前孩子的情緒卻最容易被大人忽略,孩子會鬧情緒,一定是有某種原因的,沒經驗的父母可能手忙腳亂,有經驗的父母卻又太容易仗著自己的經驗下定論,忽略了孩子要表達的真正意思。
如果孩子只是餓了、累了,
所以當孩子有不尋常的情緒反應或不正常的哭鬧情形出現時,父母必須用心的去探討原因;如果找不出原因,可以請教醫師或專家!預防勝於治療,總比問題變得更嚴重時再來導正,來的輕鬆多了。
以身作則做好情緒管理
在協助孩子培養健康的情緒,擁有良好的“EQ”前,父母必須先擁有良好的自我情緒管理。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現不當情緒反應之際,
所以當面對鬧情緒的孩子時,父母必須先檢視自己是否能平靜的協助孩子處理?是否能瞭解孩子鬧情緒的原因,並先接納他的情緒,再來解決問題。如果自己無能為力,應尋求家人的協助,千萬別把事情越搞越糟。
培養穩定的情緒,可以讓自己更成熟、家庭更和諧,讓孩子擁有更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