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盡可能用中藥
小兒感冒一般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禁☆感冒。大部分孩子是普通感冒,由病毒引起,喉嚨發幹,流鼻涕,咳嗽等,
如果主張早點吃藥,吃西藥還是中藥?因為90%感冒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沒用。盡可能用中藥,中草藥抗病毒還是很有效的。不要動不動就掛鹽水用抗生素。
此時多為暑濕感冒
最近一段時間暑氣漸重,濕度增高,是典型黃梅天氣候,感冒的孩子較多。門診中經常有家長問,“微博上說孩子感冒喝蔥白水發汗就能治好,
風寒感冒:多因受涼或受風寒引起,如洗澡、游泳後著涼等,常見症狀為手腳冰涼,怕冷,面色蒼白,發熱但溫度不高,出汗不多或不出汗,舌苔白,喉嚨不紅或微紅等。風寒感冒的孩子可以喝點蔥豉湯(蔥白+豆豉)辛溫解表。
風熱感冒:江南地區孩子多數是這類型,感受風熱引起,俗稱“熱傷風”,小孩風寒感冒一兩天后也常會轉為風熱。
暑濕感冒:這是如今最多見的感冒。過早開空調、用竹席。症狀為四肢困倦,頭痛,胃口差,發熱多汗,舌苔白滑膩,噁心嘔吐等。藿香正氣膠囊就針對於此。
如果新生兒感冒後鼻塞、打噴嚏流清涕,影響餵奶,睡眠也不安寧,可能著涼了。一般不主張用藥治療。可用“蔥豉湯”,用蔥白(新鮮)三個,拍碎,豆豉10g,用母乳或牛乳煎汁喂,每天4次,每次20毫升,連用兩三天。同時要注意保暖,鼻涕堵塞時可用消毒棉簽蘸生理鹽水清潔鼻腔,慎用滴鼻液。
燒“抽筋”先按四穴位
小兒感冒時由於體溫驟升,容易發生驚厥,這種情況中醫稱為“感冒夾驚”,
孩子驚厥,應先讓他及時蘇醒。驚厥時間越長,腦缺氧越久,越容易留下後遺症。常見的後遺症就是癲癇。孩子驚厥後家長可依次指掐幾個穴位,如人中穴(鼻唇溝上三分之一處)、中沖穴(兩中指的指尖中心)、合穀穴(虎口處)、湧泉穴(足心處)。一般掐1~2分鐘後就會蘇醒,然後再送醫院。如果確診為高熱驚厥的孩子,容易在下次感冒發熱時又抽搐,要注意預防,感冒要及早治療,也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中藥羚羊角,這是一味很好的止痙與退熱藥,既可預防又可治療高熱驚厥,每次可吞服粉劑0.3g。一日1~2次。
連結
俞景茂推薦家長收藏一份防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經驗方:太子參6g、柴胡4.5g、黃芩6g、法半夏6g、桂枝3g、赤芍6g、蟬衣3g、丹參6g、炙甘草3g、紅棗12g。
俞景茂建議,保持室內通風,儘量少用空調。即使開空調,最好不要低於29度。這個溫度,人穿短衣短褲,活動時稍稍有汗,比較舒適。飲料儘量少喝,最好不喝。建議感冒時,飲食要清淡,爛麵條,小餛飩,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少家長知道曬太陽可殺菌補鈣,增強體質,一定要打開窗子,讓紫外線照射到室內,即使是折射光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