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擤鼻涕可導致中耳炎
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癥。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癥,
中耳炎最常見的原因是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如:感冒或流感,這些疾病使咽鼓管腫脹,以至于中耳內的液體不能排出。這種液體在中耳內滯留,會引起這一區域的炎癥和感染。對于孩子,咽鼓管的位置更平而短,他們被感染的危險性更大。
擤鼻涕方法不正確也可導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時往往用兩手指捏住兩側鼻翼,用力將鼻涕擤出。這種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險,
如果嬰幼兒仰臥位吃奶,由于幼兒的咽鼓管比較平直,且管腔較短,內徑較寬,奶汁可經咽鼓管嗆入中耳引發中耳炎。因此母親給孩子喂奶時應取坐位,把嬰兒抱起呈斜位,頭部豎直吸吮奶汁。
其次,在有污染的池塘里游泳,一嗆水,污水可通過鼻-鼻咽-中耳通道進入中耳腔,水中的細菌就沿著耳咽管蔓延到中耳腔黏膜,
中耳炎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療:
△成藥治療
(1)頭孢拉定膠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龍膽瀉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黃連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蓮內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驗方治療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劑,連服3—4日。
(2)蒲公英、車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劑,分3次煎服,連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參15克、澤瀉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餾水10毫升,將大蒜洗凈搗爛,取汁與蒸餾水混勻,滴耳,每日數次,1次數滴。本方適用于中耳炎,尤為化膿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飲食治療
(1)糖冬瓜30克、鮮九龍吐珠葉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劑,連服5天。本方對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銀花12克、柴胡9克、鱉甲15克、紅糖適量,將金銀花、柴胡、鱉甲煎湯取汁,與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劑,連服5劑。
△外治自療法
(1)取蛋黃1枚,放鍋(不要用鐵鍋)內加熱翻炒,片刻油出濾出即可,炒時防焦。待冷卻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條,剖開后洗凈,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鐘后用潔凈紗布濾出清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鮮豬膽汁(或雞膽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爛耳散少許,吹入耳內,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絲瓜1只,共搗爛,布包擠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次。
(6)胡桃肉搗油加冰片少許,滴入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