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是敏感的,父母的每一句評語,都能讓那些敏感的心靈快樂或者悲傷。其實,要做到正確的批評,還真有些小竅門,因為批評不僅應該有益於家庭教育,也應該是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的關鍵所在。
批評方法總原則
1.防患於未然,盡可能不要批評。
2.用最簡單的詞語告訴孩子,什麼事不能做。
3.就事論事,不批評孩子本身。切勿“借題發揮”、“舉一反三”,節外生枝。
4.控制批評的時間,不讓親子雙方的心情變得糟糕。
5.如果感情用事地批評了孩子,事後要用親情來彌補。
常見的錯誤做法
任憑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發火 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會有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
如果是對孩子危險的事情,要嚴肅地、明確地告訴孩子。通常,孩子理解了媽媽的話,也不會去幹那些觸怒媽媽的事情了。
不問情由、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 B媽媽的兒子爬上椅子去拿高處的剪刀,B媽媽馬上對兒子說:“快給我下來,你在幹什麼!”然後,一邊責備孩子,一邊把他拉到門外,“砰——地一聲關上了門。
孩子費力地爬上椅子,
不問情由、沒頭沒腦地一通批評後,孩子陷入了等待“暴風雨過境”的狀態。更糟糕的是,孩子的不理睬態度會惹媽媽的怒火逐步升級。如此反復幾次後,媽媽真想和孩子說什麼的時候,孩子卻不把媽媽的話當回事了。
威嚇式的批評 C媽媽的女兒把玩好的玩具隨便一放,又去玩其他玩具了。C媽媽假裝把這些亂七八糟的玩具拿出去全扔了,
不要小看小孩子的智力,沒有根據的威嚇根本嚇唬不了他們,這只會讓你失去威信!
邊動手,邊動口 D爸爸的兒子非常調皮,D爸爸養成了邊動手、邊動口的習慣,他總是一邊打兒子,一邊朝兒子嚷嚷。可是,不久兒子也學會了打人,在幼稚園裡把小夥伴給打了……
孩子對暴力行為的模仿是輕而易舉的,所以,請“動手派”的父母注意,動手之前深呼吸,想一下這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多麼巨大!
喋喋不休的批評 E媽媽的兒子吵著要在睡覺前吃糖,E媽媽生氣了:“你怎麼這麼隨便啊!都睡覺了,還吃糖,你這個孩子真難纏!把手裡的糖給我放下!你到底聽不聽我的話……”
兒子看著媽媽可怕的表情,手裡緊緊地拿著糖。
E媽媽的兒子不明白媽媽究竟在說些什麼,以孩子的理解力還不能明白那麼多詞彙之間的複雜關係——“隨便”、“難纏”、“把糖放下”、“聽話”,孩子不知道他錯在什麼地方。
批評要說到點子上,一下子用那麼多的話來批評孩子,他只會覺得媽媽嘮叨。另外,對孩子細枝末節的事情喋喋不休地批評也會漸漸失去批評的力度和效果。
多餘的批評
F媽媽的女兒和小夥伴一起在公園裡玩沙子。她一會兒向小夥伴撒沙子,
看來,女兒已經習慣了媽媽的批評,把媽媽的批評當成嘮叨的話語了。其實,當孩子尚未意識到自己的缺點時,媽媽先聲奪人的批評使孩子失去了自覺糾正的機會。孩子之間即使有一點小糾紛也無傷大雅,這也是他們學習如何協調人際關係的機會。另外,沒有意義的多餘的批評會讓孩子產生“也許媽媽不愛我”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失去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