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理” 是很多的家長會採用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現在發現,一些特別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寶寶卻不是非常聽話。
天下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長第一步要知道“做”比“說”有道理。
跟大家講一個故事,夫妻兩個收養了10個孤兒,要是孩子犯錯了,夫妻兩個不會罵他們也不會嚴肅批評,而是讓孩子通過體驗,來瞭解需要知道的一個道理。有一次,父親讓家中的小女兒跟視力不好的姐姐一起到外面去玩,可是到了晚上小女兒卻把自己的姐姐丟在了外面,一個人回來了。父親瞭解情況以後並沒有多說什麼,
這夫妻兩個可能沒學過教育學、心理學,可是對教育的理解非常的透徹,要不是真的愛孩子的話,是不可能有這份悟性的。
“行不言之教”是傳誦千古的經典教育方法,就是做比說重要。
教育是什麼意思,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大部分人覺得對孩子表達負責和愛,就是不管是什麼事情,就算是雞毛蒜皮的事情都要告訴他們應該怎麼樣做。這種單向主義思維方式,其實會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一位家長說他在沒孩子時,覺得那些打孩子的人是非常過分的,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這3種方法對孩子有害無益。做“不講道理”的家長,有3條建議。
第一,“講道理”不要口是心非。
想給孩子說幾條道理,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覺得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就好比是作文所到之處是一個人的思考的文字表達一樣,
第二,切不可把“不講道理”做成“不講理”。
有一部分的爸爸媽媽其實很少對孩子講道理,但是他們是另外一個極端,跟孩子幾句話說不攏就把孩子罵一頓或打一頓,這其實就變成了“不講理”。在打了孩子後,接著又深情地講“孩子,我打你的原因是什麼”,通過煽情來為自己的行為找個藉口。這簡直是強盜邏輯,“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更加不應該的,發脾氣加虛偽是萬萬不可的。
第三,避免向孩子灌輸庸俗的人生經驗。
還有一部分的家長暗示孩子在學習上管好自己就可以了,
想自己的孩子能夠明事理,家長最好是減少嘴巴裡說的道理,多做一些合道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