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漢代樂府詩《陌上桑》的記載:“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悄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歸來相怨怒,但坐觀羅敷。”這首詩給我們展現了這樣的畫面:你看,那耕田鋤地的農夫,那過路的行人,那風流少年,都被採桑女羅敷的美貌吸引住了,以致忘了幹活,忘了趕路,忘了一切。回家後,他們才相互埋怨,都是因為貪看羅敷的美耽誤了事情。後人認為,羅敷並非天生麗質,
桑葚為桑科落葉喬木桑樹的成熟果實。于果實紅熟時採收,曬乾或生用、或加蜜熬膏用。桑葚味甘、酸,性寒。能滋補肝腎、補血養顏、生津止渴。用於肝腎陰虧、腰膝酸軟、目暗耳鳴、關節不利、津虧血少、口渴煩熱、腸燥便秘、糖尿病等。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桑葚含有多種維生素,尤其是含有豐富的磷和鐵,能益腎補血,使人面色紅潤,頭髮漆黑亮麗。若與黑豆、棗肉相配,還能提供使頭髮變黑的黑色素及供頭髮生長所需的蛋白質。近代有學者研究出一則美髮美容妙方:桑葚汁2000毫升,黑大豆100克,大棗500克。將黑大豆泡入桑葚汁中,浸透發脹後蒸熟,再浸泡再蒸,如此蒸浸五遍;將豆晾乾,研成粉末。將紅棗蒸熟後去核,
桑葚食療方精選:
1.治貧血:鮮桑葚子60克,桂圓肉30克,燉爛食,每日兩次。
2.治陰虛血熱之白髮、脫髮:桑葚子30克,紫草10克,紅花5克,牡丹皮5克,熟地黃30克,烏骨雞1只(約1000克)。將烏骨雞殺後去腸雜及皮;用料洗淨,放入烏骨雞腹腔裡,用線捆紮好,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煮至烏骨雞肉熟爛,調味佐膳。飲湯吃雞肉。
3.治腸燥便秘:桑葚子50克,肉蓯蓉、黑芝麻各15克,枳實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4.治肺結核:鮮桑葚子60克,地骨皮15克,冰糖15克。水煎服,每日早晚各一次。
5.治自汗、盜汗:桑葚子1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
6.治血虛腹痛、神經痛:鮮桑葚子60克,水煎服。或桑葚熬膏,每日10-15克,用溫開水和少量米酒沖服。
7.白桑葚熬膏,每次兩匙,早晚開水沖服,治久咳,亦治瘰鬁。
8.鮮桑葚絞汁,每次15克。連服數日,治習慣性便秘。
9.桑葚15克,水煎常服,治失眠。
10.蜂蜜桑葚膏:鮮桑葚絞汁,小火煮至黏稠時,加入蜂蜜適量攪勻,同熬至膏狀,冷卻裝瓶。每日早晚各服1-2湯匙,溫開水送服,治青年白髮,血氣虛損,未老先衰等症。
11.桑葚糯米酒:桑葚子5000克,絞汁,與糯米飯(糯米3000克煮成)拌勻,再下酒麴適量裝罐,外用棉花和稻草保溫,七天左右即可取酒服用。每次四湯匙,用開水沖服。有補肝腎,明耳目,抗衰老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之耳鳴耳聾,視物昏花等衰老症狀。
12.桑葚糖水:紫紅熟透的鮮桑葚60克,
13.治白細胞減少證:桑葚子20克,紅棗10枚,雞蛋2個。先將桑葚子和紅棗煎水去渣,再加入雞蛋熟後服用。
注意:脾胃虛寒腹瀉者不宜服桑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