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食補分為三個階段:
排毒期:活血止血生化湯
第一階段“排毒”,為產後第一周,相當於“血性惡露”期,食補應以利尿排毒、活血化淤為主。常見食物有扁豆、米仁等,它們有滲水、促進尿液形成的功能,用來做菜或煮粥,能化解產婦在孕期積聚的體液,帶走胎兒和胎盤分泌的肌酐、尿素、聚胺等中、小分子廢物。“生化湯”歷代沿用至今,以當歸、川穹、桃仁、炮薑和炙甘草配製,有活血和止血作用,連服一周,有利於減少子宮創面出血,消除產道受劇烈擠壓產生的淤血塊。
複元期:葷素營養巧搭配
第二階段“複元”,為產後第二周,
另外,葷食中纖維素含量少,產婦在月子期間應當多吃綠葉蔬菜,蔬菜一來可幫助通便;二來可提供給人體各種維生素。
鞏固期:補充體力為主
第三階段“鞏固”,為產後第三到第六周,相當於“白色惡露”期,進行食療應以恢復體力、補充精力、增強抵抗力為主。
媽媽的產後生活會更加辛勞,在哺乳餵養小孩、操持家務之餘,還要為重返工作而忙碌。因此坐月子期間的飲食應以營養和美味可口為特點,而不該一味補充高蛋白、高糖的食物。食物質地宜軟、嫩、酥為主,“好口味”加“好吃口”有助於營養成分的充分吸收、讓產婦保持活躍的精神狀態。
產後三周時,產婦可逐步參加健身鍛煉,從而配合食補,讓機體運轉起來,加快組織和細胞的有氧代謝,減少脂肪堆積,強健體質。這個階段的中藥食材可增加補氣的黨參、黃芪、白術等。
在這個階段,產後哺乳問題會逐步凸現出來,之前如及時調整食補方向,有助於增加乳汁的分泌品質,減少嬰兒對牛乳等替代品的依賴。傳統的髮乳食譜有爛燉豬蹄湯、鯽魚湯、麻油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