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較喜歡前一種孩子,認為這些孩子“乖”、“聽話”,是好孩子,而覺得後一種孩子太“強”,不聽話。其實,“強”的孩子自我意識強,好勝心強,並具有一定程度的韌性。如果做家長的善於觀察與利用孩子身上蘊藏著的“閃光點”,及時加以引導,那麼孩子這種積極因素便有可能發展成為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獨立的性格、自信自強的氣質、堅強的毅力等。
為此,對待“強”的孩子,重要的是因勢利導,揚其所長,抑其所短。因為這時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在迅速地發展變化著,還沒有定型,可塑性很大。所以,其“強勁”中不足的一面是可以改變的。關鍵是當孩子發“強”脾氣之時,家長需冷靜思考,既不要一個勁地哄勸,也不要大發其火,可暫時不理他,
比如,有些孩子總喜歡拆卸玩具,儘管家長批評,他們還是要掰掰這,弄弄那。其實,孩子愛拆卸玩具是因為要解決小腦袋裡的“為什麼”等疑問。這種渴望探求奧秘、獲取知識的“強”勁是難能可貴的。如果家長能夠在進行愛護玩具教育的同時,教會孩子一些維修和裝配的技能技巧。這樣,孩子自己經過勞動裝配和修理的玩具,他們會倍加愛護,而且也培養了他們動手動腦習慣。當然有時孩子難免把玩具拆壞,不能再復原了,這時家長要通過事實教育他們吸取教訓,不要過分指責。但也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