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胎兒體重準不準?
美美是個幸福的準媽媽,辛苦9個月了,終于可以到醫院待產了。因為發現她有糖尿病,又發生了胎膜早破,必須及時分娩,超聲檢查估計胎兒體重在5000克左右,沒有辦法,主管醫生只好決定立即剖宮產。 “孩子個頭大,飯量好,容易養。”寶寶的奶奶不停地這樣說。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醫生的話讓美美和奶奶大吃一驚:“孕期糖尿病患者,胎兒常體重較大,胎兒的肺往往發育滯后,出生后呼吸不好,有時還會發生低血糖。如果自然分娩,胎兒過大會發生肩難產,對胎兒造成嚴重的損傷。”
美美的老公對此更是不能理解:“美美自從懷孕后,
雖然經過降壓、營養治療,云云的病情還是加重了,超聲下也發現胎兒生長緩慢。 懷孕34周后,云云的病情又一次惡化,為了母子雙方的健康,
包括測量腹圍、宮高、體重、血壓等,你可不要小看這些檢查項目哦!這些檢查項目雖然看似簡單,但正是這些生理指標的動態變化,反映出胎兒及母體的健康狀態。如果準媽媽的體重沒有隨孕周協調增加,或者增加過多,或腹圍、宮高增加較少、或過多,都會引起醫生的注意,
這三個徑線綜合起來,能較準確地反映子宮大小,是產科檢查中簡便又可靠的方法。從孕20~42周宮高每周增加0.7厘米,34周前增長較明顯,每周增加約0.94厘米。34~38周增長減慢,約0.66厘米/周,38周以后幾乎沒有明顯增加。 由于受到孕婦腹壁脂肪厚度、羊水量、胎頭入盆深度等因素的影響,根據孕婦的宮高、腹圍等估計胎兒體重的方法,其準確性往往不及超聲測量法高。雖然這一指標是粗略的,
即使產檢正常,醫生也會定期對胎兒進行超聲檢查,以便對胎兒進行較為準確的預測。目前常用的體重預測是通過對胎兒一項或多項徑線的測量,利用數理回歸法所得的計算式來估計胎兒體重。目前常用到的指標有雙頂徑(BPD)、股骨長(FL)、腹圍(AC)、頭圍(HC)等。由于使用上述任何單個指標都不能對胎兒體重進行準確的預測,因此,人們設計了數個數理回歸方程,將上述指標進行合理計算再來進行預測。即使如此,對胎兒體重的預測符合率也不是很高。 雖然預測符合率不是很高,但醫生預測胎兒體重還是有很大的意義哦!它主要是在孕期指導孕婦合理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