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父母心態去說,父母一定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我們永遠是一個支持者的角色,無論他遇見傷害,或者挫折,我們要想一想,父母是不是能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肯定不是。
今年有一個入園的小孩的爸爸擔心到什麼程度呢?他的孩子進到幼稚園以後,他一直在門口站著,他就說如果我離開這個地方我心裡就擔心,萬一我們家孩子發生任何事情我不能第一時間到他身邊,這就是一種病態,現在很多獨生子女都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對於小孩父母應該把心放寬,
第二個問題,孩子出了問題家長不敢跟老師交流太狹隘了,幼稚園老師是一個特別不容易的職業,因為班裡有20多個學生,入園的第一天20多個孩子同時哭,哭一個星期,天天聽著孩子的哭聲,任何一個人去實習都會覺得心煩意亂,但是老師有老師最起碼的職業道德,絕不會說傷害孩子,但是有可能會忽視您的孩子,老師不可能像孩子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那樣,把孩子的每一個要求都達到了,每一個眼神都看得見,
第二件事情才是跟老師交流,告訴老師:“昨天孩子做什麼事情,老師你可能誤解了,但是我回家告訴他你被別人誤解很有可能,你自己要到溝通,你幫我看看,今天跟您溝通了嗎?”這是一種很積極的方式。您說的家長心態實際上是一種非常無奈的心態,
實際上我覺得父母對現在的老師要求有點高,因為他就是要關注我的孩子今天中午是不是沒睡好覺,我覺得把這種過於大的責任怪到老師頭上,老師實際上是做不到的,老師的任務是保證孩子的安全,
父母跟老師交流的過程當中,一定不要想老師應該為我孩子做什麼。我說一個非常實在話,如果老師跟家長的交往很難受,一定會影響到帶孩子的情緒,老師會有情緒,作為父母自我保護很好的方式,應該用一種很溫和的方式去把這種情緒調解好。所以父母如果怕別人對你孩子不好的時候,通過你自己的行為都能做到,這種配合是人與人的尊重,你先不要想說別人對你不好,別人對你的孩子不好,你得想他為什麼會對我的孩子不好?我用什麼樣的方式改變這種現狀,所以我認為你先不能想說他肯定對我孩子不好,